
自贸区研究院简报
第2期 2019年10月28日

自贸区的国家战略与烟台使命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黄海之滨,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位于北京、上海和首尔的几何中心,与韩国、日本多个国际城市开通了直航。在经济视角下,烟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瑞康医药、玲珑轮胎等优秀的制造业企业。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使烟台有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最根本的在于充分认识到自贸试验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要一切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烟台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建设中需要明确的主线。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缘于紧张的国际经贸态势
最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功能之一就是应对TPP的影响。在WTO多边谈判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背景下,美国于2008年加入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并致力于推动其发展。此后,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墨西哥、加拿大、韩国相继加入,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间,美国又主导推动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加强了与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TPP和TTIP几乎覆盖了全部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使中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初设立就是肩负着国家的战略使命的。并不是为了给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优惠政策。因此说自贸区的关键是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决不能成为优惠政策的洼地。发展自贸区并不是为了某个地区的发展和壮大,而是国家在整个宏观的策略上的部署。最初,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上海和广东都具备自贸区的条件,可是,由于当时我们正与美国就BIT进行谈判,在上海更适合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故而选择上海,希望上海自贸区能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从而推广到全国各地,打破美欧给我们的建起的贸易壁垒。
二、山东等地自贸区的设立缘于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
2018年6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越演越烈,双方生效的关税加征已有五轮。当前,大约有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美国征收25%的关税,明显地阻碍了中国的出口。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2.6%。给了中国更深印象的是美国对中兴的制裁,以及对华为的冲击。使中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因此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国家划定贸易试验区,都是指定了重要的战略产业的。被指定的都是对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希望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能够在指定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为国家在某一个方面解决“核心技术”问题。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上既有的12个自贸区,目前,我国已有18个自贸区,覆盖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18个省区市。自此,我国自贸区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设定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从区域平衡的角度来看,已经不需要特别的政策支持。之所以指定在这些区域,首要的是这些区域具备了核心技术突破的较好的产业基础条件。
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超大型空间经济体,国家内部格局极大,故而区域差异非常大,这也使得国家战略往往要从于经济特点与区域优势出发,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这种战略上的错位也投射到了国家对各省自贸区的定位上的不同。而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的要求又有一定的特色。在国家战略的要求上,烟台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则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总体来说,相关要求体现了国家战略,即在国家层面对各地区的差异化要求,是更高水平、更优质量对接国家战略烟台使命的新部署。认清政策背景,才能更好的立足于国家战略,即明晰在国家层面的布局。而在国家层面的布局是,一个片区承担一个或多个产业的功能,通过片区突破产业的技术瓶颈、把这个产业发展好来实现我们的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的目标,为我们的大国梦、强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烟台自贸区的发展路径
当我们站在国家视野基础上审视我市的自贸区事业时,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国家战略的红利的优势相互叠加,使得我们有理由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出一个自贸区的烟台名片,树立起一个以自贸区为支点推动全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样本。然而,积极抓抢自贸区机遇,充分释放自贸区红利,意味着我市在自贸区建设上要以新作为落实新要求。以自贸区为突破口,努力融入国际格局,争取做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正确认识烟台自贸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烟台的独特优势。
烟台不仅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且叠加了五个国家战略。烟台片区所在烟台开发区共有5万多家市场主体,工业企业近3千家,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格局。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24家,设立各类基金174支、总规模1300多亿元。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15家,其中省级以上130家。拥有喜来登、希尔顿、万豪等7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之前,烟台已经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一路”海上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中韩(烟台)产业园,加上自由贸易试验片区的设立,烟台叠加了五个国家战略,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一是发展好重点产业。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烟台片区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其中,装备制造业的任务,国家指定给了包括烟台在内的11个片区。环保和节能两个产业则是烟台所独有,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氢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推动储氢罐材质基准、储氢压力等关键技术与国际标准对接。
二是打造烟台特色自贸区,吸引相关企业来烟投资。突出自贸区特色,并给予相关产业以相应契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优惠,如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外贸易、科技创新四大方面,推出60条优惠政策,用“行动+创新”助力自贸区建设,从而引导企业走出烟台特色。
三是充分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延展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利用烟台先行发展的工业基础,根据国家战略中新旧动能转换和“四新四化”产业布局的指引,通过“鼓励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支持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等措施,进一步发展产业,促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成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先进制造业卓越产业集群。
四是加强与日韩的合作,发挥区位优势。放大政策叠加优势,高标准建设中韩(烟台)产业园,创新“两国双园”联动发展机制,重点打造“四基地两中心”,着力构建中韩跨国产业生态链。规划建设中日特色产业园区,在智能装备、半导体、生物技术、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强对日技术引进、产业合作、项目共建。推动建立中日韩跨国产业联盟,推进中日韩跨国技术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优势互补。探索开展中日韩多港联动,推动烟台海港、空港与韩国、日本主要海(空)港开展国际物流运输一体化协同合作。
战岐林、宋迪
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
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
内部研究资料请勿引用外传
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电话:0535-6904147传真:0535-6904147
投稿邮箱:zhanqilin@sdtbu.edu.cn
免责声明:所有资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研究院无关,涉及版权请联系本研究院。